TCL 全线产品盛装亮相 IFA 凸显前沿智能科技
来源:IT168
夏海燕第一次踏足印度是在2008年冬季。应供应商的邀请,夏海燕前去印度考察。在班加罗尔、孟买兜了一圈后就来到了德里。第一次来印度,夏海燕的感觉很不好,“这里太破了,中心城区的马路牙子是用土堆的,公交车不关门,售票员就吊在门口喊乘客上下车。”这不禁让夏海燕想起了90年代搭长途汽车回县城的场景。
▲2009年10月,印度,等待出发命令的公交车。
华强北时代
中国的画风与印度截然相反。夏海燕去印度那年,北京举办了奥运会,城市焕然一新,整个国家都洋溢着热闹的气氛。与这样的气氛相衬的,还有深圳福田区的一条街道。
华强北路,这条刻在中国电子发展史上的道路,在2008年迎来了巅峰时期。在第十届高交会华强北分会场开幕仪式上,华强北被授予“中国电子第一街”的称号,自此确定了全国电子商业界的龙头地位。上百家手机店聚集在这个南北930米,东西1560米的区域里,“各式各样的新品、山寨品、仿品到处都是……”说起华强北当时的红火,夏海燕至今还记忆犹新。
与华强北不同,印度当时的手机市场还没有完全打开,使用手机的人还是少数。据统计,印度2008年人口11.57亿,全国手机保有量大约3亿台,相当于每4个人中只有1个人拥有手机。
华强北的热潮不仅在全中国蔓延,还席卷了印度。夏海燕在考察的时候发现,印度市场上的手机大部分都是从华强北过来的贴牌山寨机。“不管是孟买、班加罗尔、还是新德里,只要是去过的地方,随便去当地的电脑城一问,卖的基本上都是从那里(华强北)来的。”夏海燕肯定地说。
▲2009年4月15日,深圳华强北的3G手机批发中心,人潮涌动。
华强北手机在印度的热销也催生了一种特殊的职业:华强北“倒爷”。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到华强北采购手机,然后倒卖到印度。在夏海燕的记忆里,这样的跨国贸易,中国人始终做不过印度人,原先转型做贸易的华强北商人,最后都慢慢退了回来。
“印度人在中国能吃苦,会砍价,也没有‘二道贩子’的嫌疑。”夏海燕解释说,“印度人的采购价比中国人低,再加上他们对利润要求也低,中国人很难做过他们。”
虽然华强北商人遭遇了挫折,但中国手机在印度的热销一如既往。或许是嗅到了商机,中国大型手机品牌也开始效仿华强北,纷纷进入印度市场。
▲2008年4月,一名印度人正在使用手机。
来源:IT168
来源:87870虚拟现实网
来源:蓝点网
来源:网易科技报道
来源:动点科技
来源:海峡都市在线
来源:砍柴网
来源:新浪网
来源:Yivian
来源:万维家电网
来源:海峡都市在线
来源:环球克拉西克影音
来源:搞机汇
来源:数码小搞手
来源:大河网-社会